望岳

   唐代杜甫
鯨魚網(wǎng)提供關(guān)于唐代杜甫的望岳詩詞、望岳詩句等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,同時還有唐詩宋詞、古詩三百首、唐詩三百首、現(xiàn)代詩、詩詞名句、元曲、文言文、詩人等古代詩詞大全

望岳

唐代 - 杜甫

岱宗夫如何,齊魯青未了。

造化鐘神秀,陰陽割昏曉。

蕩胸生曾云,決眥入歸鳥。

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。

望岳詩詞賞析

【注釋】:

岱宗:即泰山?!讹L(fēng)俗通·山澤篇》:“泰山,山之尊者,一曰岱宗。岱,始也;宗,長也?!饼R魯:在今山東省境內(nèi)。鍾:聚集。曾:同“層”。眥:眼眶。

【簡析】:

玄宗開元二十三年(735),詩人到洛陽應(yīng)進士,結(jié)果落第而歸,于是北游齊魯。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。寫泰山的詩很多,只有杜甫能用“齊魯青未了”五字而囊括數(shù)千里,可謂雄闊。其結(jié)句尤其精妙,氣勢不凡,意境遼遠,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。全詩開闊明朗,情調(diào)健康。

★這是現(xiàn)存杜詩中最早的一首,寫于開元二十四年(公元736年)北游齊趙時,

★此詩被后人刻石為碑立于泰山。

★浦評:杜子心胸氣魄,于是可觀。取為壓卷,屹然作鎮(zhèn)。

a view of taishan

what shall i say of the great peak? --

the ancient dukedoms are everywhere green,

inspired and stirred by the breath of creation,

with the twin forces balancing day and night.

...i bare my breast toward opening clouds,

i strain my sight after birds flying home.

when shall i reach the top and hold

all mountains in a single glance?

杜甫《望岳》詩,共有三首,分詠東岳(泰山)、南岳(衡山)、西岳(華山)。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。開元二十四年(736),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“裘清狂”的漫游生活。此詩即寫于北游齊、趙(今河南、河北、山東等地)時,是現(xiàn)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,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。

全詩沒有一個“望”字,但句句寫向岳而望。距離是自遠而近,時間是從朝至暮,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。

首句“岱宗夫如何?”寫乍一望見泰山時,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,非常傳神。岱是泰山的別名,因居五岳之首,故尊為岱宗?!胺蛉绾巍?,就是到底怎么樣呢?“夫”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,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,是個新創(chuàng),很別致。這個“夫”字,雖無實在意義,卻少它不得,所謂“傳神寫照,正在阿堵中”。

“齊魯青未了”,是經(jīng)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,真是驚人之句。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,也不是象謝靈運《泰山吟》那樣用“崔崒刺云天”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,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──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,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。泰山之南為魯,泰山之北為齊,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,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。明代莫如忠《登東郡望岳樓》詩說:“齊魯?shù)浇袂辔戳耍}詩誰繼杜陵人?”他特別提出這句詩,并認為無人能繼,是有道理的。

“造化鐘神秀,陰陽割昏曉”兩句,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,是上句“青未了”的注腳?!扮姟弊?,將大自然寫得有情。山前向日的一面為“陽”,山后背日的一面為“陰”,由于山高,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、陽面,所以說“割昏曉”?!案睢北臼莻€普通字,但用在這里,確是“奇險”。由此可見,詩人杜甫那種“語不驚人死不休”的創(chuàng)作作風(fēng),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(yǎng)成。

“蕩胸生層云,決眥入歸鳥”兩句,是寫細望。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,故心胸亦為之蕩漾;因長時間目不轉(zhuǎn)睛地望著,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?!皻w鳥”是投林還巢的鳥,可知時已薄暮,詩人還在望。不言而喻,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。

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,這最后兩句,寫由望岳而產(chǎn)生的登岳的意愿?!皶敗笔翘迫丝谡Z,意即“一定要”。如王勃《春思賦》:“會當一舉絕風(fēng)塵,翠蓋朱軒臨上春?!庇袝r單用一個“會”字,如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:“他日會殺此豎子!”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,如“此生那老蜀,不死會歸秦!”(《奉送嚴公入朝》)如果把“會當”解作“應(yīng)當”,便欠準確,神氣索然。

從這兩句富有啟發(fā)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,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、敢于攀登絕頂、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(guān)鍵所在,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。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,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。清代浦起認為杜詩“當以是為首”,并說“杜子心胸氣魄,于斯可觀。取為壓卷,屹然作鎮(zhèn)?!保ā蹲x杜心解》)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。這和杜甫在政治上“自比稷與契”,在創(chuàng)作上“氣劘屈賈壘,目短曹劉墻”,正是一致的。此詩被后人譽為“絕唱”,并刻石為碑,立在山麓。無疑,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?!?/p>

(蕭滌非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鶴注】公《壯游》詩云:“忤下考功第,放蕩齊趙間”,乃在開元二十四年后,當是其時作?!对涂たh志》:泰山一曰岱宗,在兗州乾封縣西北三十里。

此望東岳而作也。詩用四層寫意:首聯(lián)遠望之色,次聯(lián)近望之勢,三聯(lián)細望之景,末聯(lián)極望之情。上六實敘,下二虛摹。岱宗如何,意中遙想之詞。自齊至魯,其青未了,言岳之高遠。拔地而起,神秀之所特鐘。矗天而峙,昏曉于此判割。二語奇峭。王嗣奭《杜臆》云:“蕩胸”句,狀襟懷之浩蕩。“決毗”句,狀眼界之空闊。公身在岳麓,而神游岳頂,所云“一覽眾山小”者,已冥搜而得之矣,非必再登絕頂也。杜句有上因下因之法。蕩胸由于曾云之生,上二字因下。決毗而見歸鳥入處,下三字因上。上因下者,倒句也。下因上者,順句也。末即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。

①《虞書》:“東巡狩,至于岱宗?!薄肚皾h·郊祀志》:岱宗,泰山也。鄭昂曰: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,又是山為五岳之長,故曰岱宗。②《史記·貨殖傳》:“泰山之陽則魯,其陰則齊?!薄蹲右垢琛罚骸昂律形戳??!雹邸肚f子》:“造化之所始,陰陽之所變?!薄蹲髠鳌罚骸疤扃娒烙谑??!辩?,聚也。孫綽《天臺賦序》:“天臺者,山岳之神秀?!薄独献印罚骸按笾撇桓??!备睿忠?。曹輔佐對:“大人達觀,任化昏曉?!毙煸鲈疲骸吧胶鬄殛帲展獠坏焦室谆?。山前為陽,日光先臨故易曉?!薄局熳ⅰ俊斗舛U記》:泰山東隅有日觀峰,鳴時見日出,長三丈。即割昏曉之義。④張衡《南部賦》:“淯水蕩其胸。”馬融《廣成頌》:“動蕩胸臆?!薄豆?a href="http://m.tmacn.cn/chengyu/yang/" target="_blank">傳》:“觸石而出,膚寸而合,不崇朝而遍天下者,泰山之云也?!痹茪鈴浡h蕩,如疊浪層波,對之心胸若搖。庾肩吾詩:“層云霾峻嶺?!雹莶苤病抖C篇》:“張目決毗?!睕Q,開也。毗,目眶也。曹植詩:“歸鳥赴喬林?!雹拗芡醢姡骸敖^頂目猶晴?!鄙蚣s詩:“絕頂復(fù)孤圓?!雹摺妒勒f》:王珣曰:“若使阡陌條暢,則一覽而盡。”《揚子法言》:“登東岳者,然后知眾山之峛崺也?!北R世..曰:公初登東岳,似稍緊窄,然而曠甚。后望南岳,似稍錯雜,然而肅甚。固不必登峰造極,而兩岳真形已落其眼底。及觀《又上后園山腳》云:“昔我游山東,憶戲東岳陽。窮秋立日觀,矯首望八荒?!眲t是業(yè)升岱宗之巔,而流覽無際矣,乃絕不另設(shè)專題以鋪張游概,亦以《望岳》一首已領(lǐng)其要,故不必再拈也。試思他人千萬語,有加于“齊魯青未了”者乎。

少陵以前題詠泰山者,有謝靈運、李白之詩。謝詩八句,上半古秀,而下卻平淺。李詩六章,中有佳句,而意多重復(fù)。此詩遁勁峭刻,可以俯視兩家矣。龍門及此章,格似五律,但句中平仄未諧,蓋古詩之對偶者。而其氣骨崢嶸,體勢雄渾,能直駕齊梁以上。

-----仇兆鰲 杜詩詳注-----------

 
反對 0收藏 0打賞 0
 
更多>猜您喜歡
詩詞名句
成語大全
網(wǎng)站主頁  |  在線字典  |  成語大全  |  詩詞名句  |  作文大全  |  英語學(xué)習(xí)  |  網(wǎng)站地圖  |  網(wǎng)站留言  |  違規(guī)舉報
m.tmac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