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

   唐代李白
鯨魚網(wǎng)提供關于唐代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詩詞、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詩句等經(jīng)典詩詞名句,同時還有唐詩宋詞、古詩三百首、唐詩三百首、現(xiàn)代詩、詩詞名句、元曲、文言文、詩人等古代詩詞大全

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

唐代 - 李白

何處可為別,長安青綺門。

胡姬招素手,延客醉金樽。

臨當上馬時,我獨與君言。

風吹芳蘭折,日沒鳥雀喧。

舉手指飛鴻,此情難具論。

同歸無早晚,潁水有清源。

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詩詞賞析

天寶二年(743),李白在翰林。唐玄宗無意重用他,更加上楊貴妃、高力士、張垍等屢進讒言。于是,他初到長安懷抱的希望終于破滅,打算離開長安。本詩正作于此時。

詩的開頭,點明送別的地點?!伴L安青綺門”,是東去的行人辭別京城的起點,自然會使人想起種瓜的召平;再往前走,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橋。這個地方原本就蘊蓄著歷史的感慨,加上酒店里胡姬殷勤招呼,舉杯在手,更覺得思緒萬千,別情無極。在朋友臨當上馬,相別即在頃刻之際,詩人含蓄地傾訴了他的肺腑之言:“風吹芳蘭折,日沒鳥雀喧”。這看起來似是寫眼前易見之景,但實是暗喻心中難顯之情。芳蘭摧折,賢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;鳥雀喧囂,奸佞之臣得志猖狂;風吹、日沒,則是政治黑暗,國勢漸衰的寫照。在知友臨別之際,道出這么兩句,彼此都很瞭然,而卻包含著多么深廣的憂憤呵!現(xiàn)實既是如此,詩人又怎樣考慮他們彼此的出處行藏呢?“舉手指飛鴻,此情難具論?!笔种革w鴻,并不一定是送別時實有之景,也是暗喻心中欲言之志?!傍欙w冥冥,弋人何慕焉”(揚雄《法言·問明篇》)。象鴻鳥一樣高飛,離開長安,固然是對政治污濁的深惡痛絕,同時也還有出于實際的全身遠禍的考慮?!巴瑲w無早晚,潁水有清源”,表明兩人對現(xiàn)實的認識很清醒,歸趨也正相同。“潁水有清源”,既是地理的,堪為歸隱之地;又是歷史的,更符歸隱之情,許由的流風未歇,也正似潁水的清源不竭。這也就暗含著對裴十八歸隱的贊賞和慰藉。

這個詩題下的兩首詩,雖可相對獨立,若就思想內(nèi)容而言,前一首有待后一首才更高,后一首則須有前一首才完足。如果詩意僅止于同歸潁水,追蹤許由,那還只是一般詩人的手筆,而到了第二首把詩意翻進一層,才是李白所獨到的境界。

(徐永年)

 
反對 0收藏 0打賞 0
 
更多>猜您喜歡
成語大全
好詞好句
網(wǎng)站主頁  |  在線字典  |  成語大全  |  詩詞名句  |  作文大全  |  英語學習  |  歇后語  |  網(wǎng)站地圖  |  網(wǎng)站留言  |  違規(guī)舉報
m.tmacn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