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查子 獨游西巖
宋代 - 辛棄疾
青山招不來,偃蹇誰憐汝。歲晚太寒生,喚我溪邊住。
山頭明月來,本在高高處。夜夜入清溪,聽讀離騷去。
生查子 獨游西巖詩詞賞析
【注釋】
①作于閑居帶湖時期。西巖:在今江西上饒市南。它形如覆鐘,中空而有螺形懸石,并時見滴水緣石而下,是游覽勝地。題作“獨游西巖”,實為西巖夜讀。青山高傲,明月純潔,是物品,亦詞人人品之自我寫照。邀青山為伴侶,引明月為知己;“喚我溪邊住”,“聽讀《離騷》去”,將物人化;物我合一,情景交融。不說清溪映月,卻說月入清溪,奇思妙趣。
②偃蹇(yǎnjiǎn眼減):原義高聳,引申為驕傲,傲慢。蘇軾《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》:“青山偃蹇如高人,常時不肯入官府?!睉z:愛憐,喜歡。
③“歲晚”兩句:青山多情,喚我溪邊作伴。歲晚:指寒冬臘月。生:語尾助詞,無義。
④“山頭”兩句:山頭明月,來自九天高處。
⑤“夜夜”兩句:明月映入清溪,似夜夜陪侍聽讀?!峨x騷》:戰(zhàn)國時代楚國著名詩人屈原的代表作。
-----------轉(zhuǎn)自“羲皇上人的博客”-----------
在古代游紀體詩詞中,以“獨游”為內(nèi)容的十分鮮見?!蔼氂巍?,顧名思義,就是孤孤單單沒有人為伴的游歷,同時心情又很郁悶,很顯然,作者辛棄疾此時就屬這一類 。淳熙八年(1181 )冬,他被誣陷罷官,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。西巖就在上饒城南,風(fēng)景優(yōu)美。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紀游之作。
開頭“青山”兩句,寫出了詞人對青山的一片癡情。他似乎想把巍然獨立的青山招到近旁,可青山卻無動于衷,于是便發(fā)出善意的埋怨:青山啊,你那么高傲,有誰會喜歡你呢?“偃蹇 ”,有高聳、傲慢之意。青山屹立不移,不隨人俯仰,這或許就是詞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!蘇軾詩云 :“青山偃蹇如高人,常時不肯入官府”(《越州張中舍壽樂堂》)??磥恚∥∏嗌浇^不同于熱衷功名利祿的市儈之輩。在辛棄疾的筆下,青山也總是被寫得氣象不凡、通達人情的。比如他寫 :“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(yīng)如是”(《賀新郎 》)?!扒嗌接哺呷苏Z,聯(lián)翩萬馬來無數(shù)”(《菩薩蠻·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》)?!扒嗌揭鈿鈲槑V,似為我歸來嫵媚生”(《沁園春·再到期思卜筑》)。作者同青山之間,“情與貌,略相似”,真可謂彼此仰慕,心心相印了。
“歲晚”兩句寫貌似傲岸的青山對詞人充滿了情意。歲暮寒冬,青山勸詞人到山中溪邊來住,相互為伴,以御寒風(fēng)??梢?,作者“ 獨游西巖”是在冬天。但更深一層揣摩,似乎應(yīng)該把自然界的寒,理解為政治上的失意。作者正是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逼迫下,閑居山野,得到青山深切關(guān)懷的。
下片著重寫山中明月 ,既承接上片“ 勸我溪邊住”,又另辟新的境界,展示明月與詞人的情誼?!吧筋^明月來,本在天高處 ”,人在山中,見不到地平線上升起的皓月;當月露山頭,已是高懸中天了。這兩句寫出了山中望月的特點。那一輪素月,是悄悄爬上山頭,關(guān)切地探望可敬的詞人呢,還是高高地亮起一盞天燈,遍灑銀輝,和青山、溪水一起形成一種令人沉醉的意境,給詞人帶來不盡的遐想?
結(jié)尾兩句,由抬頭望空中明月到低頭見溪中月影,好似明月由“天高處”進入溪水中來了。詞人形影相吊,住在山中溪畔 ,唯有流水中浮動著的月影相陪,這是多么難得的伴侶,多么難得的友情 !“夜夜”句還表明,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。明月不僅有形有影 ,而且有意有情 ,你看它默默地聽著詞人讀《離騷 》呢。從明月由“來”到“去”,說明詞人深夜未眠,足見其憂憤之至。
這首詞語言簡潔,內(nèi)容深刻含蓄。初讀全詞,似乎作者寄情山水,與青山明月相交游,心情輕松愉快。細加品味則不然。詞中描寫的是:歲暮天寒,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 ,詞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,長夜無眠,獨詠《離騷 》。這是一幅多么凄清、幽獨而又含有晶瑩色澤的圖畫!這圖畫中的主人公,不正是有志難申、懷才不遇、憂國憂民的作者形象嗎?
詞中的青山和明月,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,沒有世俗的偏見,高尚、正直而又純潔。當作者罷官之際,被“嚴寒”所逼之時,得到敬重的,只有它們——青山和明月,情深意切,成為自己的知音。在章法上,上片不說自己游山,而說青山“勸我溪邊住”;下片不說自己月夜讀《離騷》,而說明月聽《離騷 》。以客寫主,不僅含蓄蘊藉,情趣橫生,而且有力地襯托出作者的高潔品格。盡管他為世所棄,無從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,卻仍然保持著“一片丹心在玉壺”的美好情操。
聽讀《離騷》,從“讀”這個行動來說,是寫實,但其中另有寓意 。《離騷》抒發(fā)了屈原“ 信而見疑,忠而被謗”的郁憤不平之情。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(fù)中原,卻屢遭投降派排斥和打擊,不為朝廷所用,不得已閑居鄉(xiāng)里 ,“卻將萬字平戎策,換得東家種樹書”,這滿腔憂憤之氣,很難用一二句話表達出來,借用屈原的《離騷 》,恰好充分地表現(xiàn)了作者的心情??此菩攀帜閬恚涣艉圹E,卻顯出作者的非凡功力。輕輕一筆,就使全詞的主題思想迅速得到升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