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促不安
成語名字:局促不安
成語發(fā)音:jú cù bù ān
成語解釋: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舉止受約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靜的樣子。
成語出處: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12回:“昭公雖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禮稍減于昔日。祭足亦覺跼蹐不安,每每稱疾不朝。”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聯(lián)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舉止拘束,心中不安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聯(lián)合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:近代成語
成語正音:促,不能讀作“cǔ”。
近義詞: 坐立不安、 忐忑不安
反義詞: 落落大方、 無拘無束
成語例句:只見文老爺會(huì)在那里,臉上紅一陣,白一陣,很覺得局促不安。(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十三回)
局促不安的成語接龍
純屬騙局 -> 局促不安 -> 安不忘危
局促不安的成語故事
局促不安的相關(guān)成語
若明若暗、淺斟低唱、見鞍思馬、豪奢放逸、心中無數(shù)、以一知萬、妙處不傳、高視闊步、手足無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