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驚失色
成語名字:大驚失色
成語發(fā)音:dà jīng shī sè
成語解釋:色:神色。大為吃驚;臉色失常。形容極度驚恐。
成語出處: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忽見曹操帶劍入宮,面有怒色,帝大驚失色?!?/p>
成語繁體:大驚失色
常用程度:常用成語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連動式;作謂語、補語;表示下意識的表情
成語結(jié)構:連動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正音:色,不能讀作“shǎi”。
近義詞: 膽戰(zhàn)心驚、 心驚肉跳
反義詞: 不動聲色、 若無其事
成語例句:金方伯聽見不是王慕維,又自稱舉人,不覺大驚失色。(清 張春帆《宦?!返诙兀?/p>
大驚失色的成語接龍
聲勢浩大 -> 大驚失色 -> 色中餓鬼
大驚失色的成語故事
大驚失色的相關成語
膽戰(zhàn)心寒、情隨事遷、不茶不飯、勃然大怒、不知進退、心驚肉戰(zhàn)、盡如人意、如坐針氈、淺斟低唱